虞美人八首 其六

:

青绫帐外云蓝袖。袅袅炉烟逗。关心何必更回眸。但得眉痕低映已消愁。

监门只是催人去。小立闻传语。夜灯愁对泪空弹。肯信别时容易见时难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史承谦

江苏宜兴人,字位存。诸生。工词,能采集众家之长,并自出新意。有《小眠斋词》。 170篇诗文

猜你喜欢

金陵旧院

:
锦袖歌残翠黛尘,楼台塌尽曲池湮。
荒园一种瓢儿菜,独占秦淮旧日春。

锦袖歌残翠黛尘,楼台塌尽曲池湮。
当年衣锦著绣的青楼美女,如今已化为尘土,那通宵达旦的喧闹歌吹,如今已杳无声息,园林中雕梁画栋的楼台,如今已成为废墟,曲折围绕的水池,也已被填塞埋没了。

荒园一种瓢儿菜,独占秦淮旧日春。
当年满园春色、姹紫嫣红的秦淮河畔,如今竟让一种普普通通的青菜独占春色。

锦袖歌残翠黛(dài)尘,楼台塌尽曲池湮(yān)
旧院:明末金陵(南京)妓院所在地。《板桥杂记》:“旧院,人称曲中,前门对武定桥,后门对沙库街。妓家鳞次比屋而居,屋宇清洁,花木萧疏,迥非尘境”。翠黛:翠色的画眉,指代美人。尘:用如动词,谓化为灰尘。曲池:园林中曲折围绕的水池。湮:填塞填没。

荒园一种瓢(piáo)儿菜,独占秦淮旧日春。
瓢儿菜:旧时南京春初的著名蔬菜,菜叶如瓢。秦淮:即秦淮河,源出江苏溧水县,西北流贯南京城,又西北入大江。秦时所凿,故名。

锦袖歌残翠黛尘,楼台塌尽曲池湮。
荒园一种瓢儿菜,独占秦淮旧日春。

  金陵本是六朝古都,明朝初年和南明福王也曾建都于此。秦淮河畔的金陵旧院,当年曾是歌舞繁华之地,温柔旖旎之乡。多少达官贵人车马喧阗,曾到这里寻欢作乐,纵情声色:白日里沉溺于歌妓舞女的欢歌醉舞中,晚上则倚翠偎红,眠花宿柳。可是当诗人如今来到此地,见到的却是另一番境况:当年衣锦著绣的青楼美女,如今已化为尘土,那通宵达旦的喧闹歌吹,如今已杳无声息,园林中雕梁画栋的楼台,如今已成为废墟,曲折围绕的水池,也已被填塞埋没了。

  头两句诗以“残”、“尘”、“尽”、“湮”四字,突现出一幅人去楼毁、荒凉败落的景象。按说怀古诗写到此处,下面该抒发两句感慨了。诗人却出人意料地继续写景,他把笔触转向南京特产的一种蔬菜——瓢儿菜,借此深寓了历史沧桑之慨。当年满园春色、姹紫嫣红的秦淮河畔,如今竟让一种普普通通的青菜“独占秦淮旧日春”,可见往昔的一切都风流云散,这一带只剩下种菜人家了。

  抚今追昔,怎不发人深思?秦淮的衰败乃是南明王朝覆灭所致,而南明王朝的覆灭不正是由于当年统治阶级在秦淮一带荒淫奢靡、醉生梦死所致么?诗人将深沉的感慨藏而不露,让历史的教训化作引人遐想的艺术形象,以小见大,富有情韵,从而使全诗更显出蕴藉含蓄之美。本诗实写现状,虚写往昔,但读者透过字里行间还是不难想象当年秦淮河一带清歌阵阵、舞影翩翩的繁华热闹情景,并与荒残冷落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。故沈德潜评此诗曰:“极浓丽地偏写得荒凉如许,感慨系之”。
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泊樵舍

:

涨减水愈急,秋阴未夕昏。
乱山成野戍,黄叶自江村。
带雨疏星见,回风绝岸喧。
经过多战舰,茅屋几家存?

涨减水愈急,秋阴未夕昏。
河水暴涨水流更加湍急,秋云密布未到黄昏天已昏暗。

乱山成野戍,黄叶自江村。
乱山中到处是野战的兵营,江村里飘落的黄叶片片。

带雨疏星见,回风绝岸喧。
稀稀落落的雨中遥见颗疏星,呼啸的旋风吹过高高的堤岸。

经过多战舰,茅屋几家存?
所过之处有那么多战船,所剩无几的茅屋若隐若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钱仲联,钱学增选注.清诗三百首 新编本:岳麓书社,1994:892、 胡光舟,张明非主编.新编千家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8:17923、 刘琦,郭长海,吕树坤译注.清诗三百首译析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14:34-35

涨减水愈急,秋阴未夕昏。
樵(qiáo)舍:樵夫家。涨减:指上涨的洪水已退。未夕昏:不到傍晚天已昏暗。

乱山成野戍(shù),黄叶自江村。
野戍:军队野外的驻扎地。戍:军队防守。

带雨疏星见,回风绝岸喧(xuān)
回风:旋风。绝岸:高崖绝壁。喧:大声叫。

经过多战舰(jiàn),茅屋几家存?
经过:所经之处,所过之处。战舰:大船。几家:没有多少家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钱仲联,钱学增选注.清诗三百首 新编本:岳麓书社,1994:892、 胡光舟,张明非主编.新编千家诗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8:17923、 刘琦,郭长海,吕树坤译注.清诗三百首译析:吉林文史出版社,2014:34-35

涨减水愈急,秋阴未夕昏。
乱山成野戍,黄叶自江村。
带雨疏星见,回风绝岸喧。
经过多战舰,茅屋几家存?

  首联“涨减水愈急,秋阴未夕昏”所写之景,实际是交待诗人之所以“泊樵舍”的原因:曾上涨的洪水虽正在消退,但水势却比洪水上涨时还要湍急,故不宜行进。这一句不仅写出“泊樵舍”之由,还有其耐人寻味的言外之意,即间接反映了洪水上涨时水势亦甚“急”可以想见其造成的灾害不小。此时,洪水消退当然是好事,但因“愈急”却造成航程的艰险,使人产生担忧不安之感。后句写天空笼罩着秋天的阴云,未至傍晚江面已一片昏暗,亦不宜盲目行进,同时这句又形成令人精神压抑的氛围。这两句之景虽旨在说明作者之所以泊樵舍一是水急,二是天昏,但其中流露出的担忧不安则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。

  颔联“乱山成野戍,黄叶自江村”,乃描写诗人泊樵舍镇时远望之所见:那新建县之名胜西山到处是军队野外驻扎的营幕,这不仅使风景绝佳之地大煞了风景,更暗示了社会的动乱不安,以“乱山”称西山,即增添了乱世之感;于江岸上的村庄中,诗人只见黄叶飘零,这恰如杜甫《春望》写“城春草木深”一样,乃“明无人”(司马光《续温公诗话》)矣,即百姓四处逃散,这荒寂的江村显得异常萧条。这正是清初战乱的生动写照。

  颈联“带雨疏星见,回风绝岸喧”,则转写近处江岸立体空间之所见所闻。仰望天色已晚,闪现出稀疏的星斗,但并未给诗人明朗悦目之感。因为“秋阴”,所以天开始飘洒秋雨,使疏星“带雨见”;耳听则觉回旋的江风,在岸壁间呼啸,显得凄厉,回风再卷起涛声,则令人恐惧矣。前句是静态,后句是动态,静与动的秋风秋雨给人带来亦是凄楚与不安。

  尾联回写江上之所见:“经过多战舰,茅屋几家存?”“战舰”乃官家兵船,与“乱山成野戍”呼应;“茅屋”是百姓住所,与“黄叶自江村”呼应。前句是实写,“战舰多”,使人感到政局形势严重,社会秩序混乱;后句是虚写,“几家存”以问句出之,实指“无家存”。两相映衬,益见形势动荡、百姓流离的现实,其中充满诗人深重的忧虑。

  这首诗写景采取由远及近的视角:先写江岸“乱山”与“江村”,继写“绝岸”,终写江面,画面颇见层次,意境显得深远。表面看,这是首景物诗,全诗四联皆写景,其实其“景语皆情语也”(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)。每一联之景都内含诗人或郁闷、凄苦或不安、忧虑之情,但并不直露,全蕴藏于具体景物的意象之中,诗之风格仍偏于平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周啸天主编.元明清名诗鉴赏:四川人民出版社,2001:674-675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采桑子·谁翻乐府凄凉曲

:
谁翻乐府凄凉曲?风也萧萧,雨也萧萧,瘦尽灯花又一宵。
不知何事萦怀抱,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,梦也何曾到谢桥。

谁翻乐府凄凉曲?风也萧萧,雨也萧萧,瘦尽灯花又一宵。
是谁在翻唱著凄切悲凉的乐府旧曲?风萧萧肃肃,雨潇潇洒洒,房里点燃的灯烛又短瘦了,一个凄苦孤独的一夜,在烛泪中逝去。

不知何事萦怀抱,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,梦也何曾到谢桥。
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,难以放下,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,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梦远主编,方鸣出版.纳兰词全解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-11:《采桑子(谁翻乐府凄凉曲)》,134

谁翻乐府凄凉曲?风也萧萧,雨也萧萧,瘦尽灯花又一宵(xiāo)
翻乐府:指填词。翻,按曲调作歌词。

不知何事萦(yíng)怀抱,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,梦也何曾到谢桥。
萦怀抱:萦绕在心。谢桥:谢娘桥。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。谢娘,未详何人,或谓名妓谢秋娘者。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,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梦远主编,方鸣出版.纳兰词全解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-11:《采桑子(谁翻乐府凄凉曲)》,134
谁翻乐府凄凉曲?风也萧萧,雨也萧萧,瘦尽灯花又一宵。
不知何事萦怀抱,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,梦也何曾到谢桥。

  纳兰的词中有一部分爱情词很朦胧,又无本事可寻,所以很难确定其所指。这首词便是这样。从词里所描写的情景来看,很像是对一位情人的深深怀念。通篇表达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意绪。此阕《采桑子》无一字绮词艳语,而当中哀艳凄婉处又动人心魄,明说是“瘦尽灯花又一宵”,然而憔悴零落的又何止是灯花而已?不是不知何事萦怀抱,而是知道也无能为力。解得开的就不叫心结,放得下的又怎会今生今世意难平?纳兰容若这样深情的男子,哀伤如雪花,漫天飞舞不加节制,悼亡之作苏子之后有纳兰,可是容若之后谁还能做悼亡的凄凉曲?嫁了这样的男人不要想着白头到老,因为情深天也妒,注定要及早谢幕留爱情佳话来让人怀念。

  上阕侧重写景,刻画了萧萧雨夜,孤灯无眠,耳听着风声、雨声和着凄凉乐曲声的氛围与寂寞难耐的心情;

  下阕侧重写不眠之夜,孤苦无聊的苦情。词情凄惋徘恻,哀怨动人。下阕紧承上片“瘦尽灯花又一宵”,扣住彻夜未眠,进一步诉说自己百无聊赖的心绪:“不知何事萦怀抱,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。”不知道何事萦绕心怀?清醒时意兴阑珊;沉醉也难掩愁情。无论是清醒或是沉醉,那个人始终忘不掉。

  晏小山《鹧鸪天》词有“梦魂惯得无拘检,又踏杨花过谢桥”句,不知是何因缘,连一贯严谨的理学家程颐都拜倒其冶艳之下,极之赞许。容若此处更翻小山语意:“梦也何曾到谢桥?”纵能入梦,就真能如愿到访谢桥,与伊人重聚吗?相较于小山的梦魂自由不羁能踏杨花与伊人欢会的洒然,容若的孤苦凄凉斑然若现,以此句结全篇,语尽而意不尽,意尽而情不尽。

  整首词以清婉笔调写相思,相思也仿佛临风而动,萦人怀抱。风也萧萧,雨过天晴也萧萧,醒也无聊,醉也无聊,又是凄凉又是缠绵,并非雕琢之语。灯光瘦尽亦是人神伤消瘦,一字镂尽风神,尽得其妙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梦远主编,方鸣出版.纳兰词全解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3-11:《采桑子(谁翻乐府凄凉曲)》,134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浣溪沙·谁道飘零不可怜

:
谁道飘零不可怜,旧游时节好花天。断肠人去自经年。
一片晕红才著雨,几丝柔绿乍和烟。倩魂销尽夕阳前。

谁道飘零不可怜,旧游时节好花天。断肠人去自经年。
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?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。而今友人已去,空余自己独身一人。

一片晕红才著雨,几丝柔绿乍(zhà)和烟。倩魂销尽夕阳前。
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,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。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《经典读库》编委会编著,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,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3.11,第242-243页 2、 陈水云著,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0.10,第390页

谁道飘零不可怜,旧游时节好花天。断肠人去自经年。
飘零:飘落零散。旧游:昔日之游。断肠人: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。经年:一年或一年以上。

一片晕红才著(zhuó)雨,几丝柔绿乍(zhà)和烟。倩魂销尽夕阳前。
晕红:形容海棠花的色泽。才:一作“疑”。著雨;春雨微著。柔绿:柔嫩的绿柳。一说嫩绿的叶子。倩魂:指少女美好的心魂。销尽:茫然若失。销尽;消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《经典读库》编委会编著,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,江苏美术出版社,2013.11,第242-243页 2、 陈水云著,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传播与接受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0.10,第390页
谁道飘零不可怜,旧游时节好花天。断肠游去自经年。
一片晕红才著雨,几丝柔绿乍和烟。倩魂销尽夕阳前。

  词游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,同时也借花写游,“倩魂销尽夕阳前”既是惜花之凋谢,也是伤游之辞世。

  “谁道飘零不可怜”起句就将游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。繁花满天,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,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。这凄婉的美丽令游怜爱叹息。古游论词的结构,妙在断断续续,不接而接。“谁道飘零不可怜”句,就具有如此之妙。它与下面两句,一写回忆,一写现实,看似不接,实则词意紧紧相接。一样的飘零,不一样的感觉。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,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。

  词游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,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“谁道飘零不可怜”,可谓别出心裁让游耳目一新,不觉眼前一亮。第二拍“旧游时节好花天”,词游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,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游美好的回忆。但词游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,只用了“好花天”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。可如今物是游非,怎不叫游断肠。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。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,而把佳游的容貌与动作,则全部隐藏起来,让读者自己去想象。这种写法,可谓绝顶高明,用“隐”来激发想象,从而拓展了“显”的意境。

  下片转入写景,“一片晕红才著雨,几丝柔绿乍和烟”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。晕字用得极妙,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,也写出了游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。下片结“倩魂销尽夕阳前”。用拟游的手法写落花,怜惜之情溢于言表。以夕阳为背景,显得格外凄美。还照应了上片起句,使全词浑然一体、余味无穷。词意凄绝,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。这里词游以生动的比喻,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、痛苦、伤心、悔恨,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,推向了高潮。

  词游虽然写的是情,但其中也渗透着游生哲理。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。花落春去,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、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,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。红尘一梦,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,终将飘零,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,在微尘中显大千,在有限中寓无限。

 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,恍惚迷离,令游荡气回肠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张秉戍,纳兰词笺注,北京出版社,1996年10月第1版,第256页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

秦淮杂诗·其八

:

新歌细字写冰纨,小部君王带笑看。
千载秦淮呜咽水,不应仍恨孔都官。

新歌细字写冰纨,小部君王带笑看。
阮大铖用小字把新歌恭录素绢上,福王带着微笑观赏精彩的歌舞。

千载秦淮呜咽水,不应仍恨孔都官。
千百年来秦淮河流淌着呜咽的流水,不应再恨孔范还有人比他更突出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喜马拉雅.秦淮杂诗·其八

新歌细字写冰纨(wán),小部君王带笑看。
冰纨:洁白的细绢。小部:指梨园、教坊演剧奏曲。

千载秦淮呜咽水,不应仍恨孔都官。
孔都官:南朝陈孔范,陈后主时任都官尚书,对后主文过饰非,阿谀奉承。借指阿谀奉迎之臣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喜马拉雅.秦淮杂诗·其八

新歌细字写冰纨,小部君王带笑看。
千载秦淮呜咽水,不应仍恨孔都官。

  顺治十八年,王士祯至南京,居住秦淮河畔,念秦淮旧事,赋《秦淮杂诗十四首》,以抒兴亡之感。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八首,讽刺南明王朝昏君佞臣沉溺声色,荒淫误国。

  前两句记阮大铖进献《燕子笺》诸剧,由戏班演出,引得“君王带笑看”,讽刺南明君臣寻欢作乐,沉迷酒色,必然招致覆亡的下场。后两句意谓秦淮河的流水呜咽悲愤,应该憎恨阮大铖的误国,不宜再怨恨陈朝的孔范了;南明的阮大铖不又是一个孔范吗?

  诗人伤时吊古,流露出一种盛衰易代之感。这种诗情意绪似乎并不新鲜,但诗人不将其底蕴和盘托出,而诉诸意象的提炼,这样就自然地造成一种冲淡典雅,清新温婉的艺术风格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喜马拉雅.秦淮杂诗·其八
向上折叠
展开剩余(